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民族精神教育--翁铁慧在文汇报发表的文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12-11浏览次数:1708


????●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认识内容,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则是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价值判断的标准,为民族精神教育指明了方向,两者共同形成了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和价值标准。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感恩、文明、诚信”教育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中国家意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和公民人格教育这三个重点的关键举措,也将是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长效教育机制的三个着眼点。因此,必须在“感恩、文明、诚信”教育中实现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机结合

????●在青少年中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关键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当前,就是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紧紧抓住课内、课外两大体系,形成强大的社会育人合力

????自去年初《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出台以来,全市大中小学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思想道德内容,也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切入点

????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也是当代中国公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指导规范。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就是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认同“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的精神要素和价值观念,激发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无论是民族精神教育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目的都是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且都是从对国家人民的价值态度、对思想文化的选择判断和对个人修养行为的自觉要求等三个方面来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认识内容,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则是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价值判断的标准,为民族精神教育指明了方向,两者共同形成了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和价值标准。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以“感恩、文明、诚信”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结合点

????根据上海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指导纲要》把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了价值理想、文化素养、公共行为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是非判断标准。

????具体而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对青少年学生国家意识的要求。爱国主义之所以被视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因为国家是民族共同体的最高形式,无论个人、家庭,还是社区,乃至一个民族,都主要依靠国家并在国家范围内获得文化、生产力、安全和繁荣。个人对国家的热爱,不只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的热爱,还应当是对培育自己成长的父老乡亲、国家人民的热爱。无论是热爱祖国还是服务人民,都是个体的一种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形成强烈的国家意识,也才能真正做到“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为荣”。因此,感恩教育不仅是国家意识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在要求。

????文明不仅是个人的文化修养,更是个体将自身的价值选择与时代、历史的总体要求自觉联系的一种行为表现。文明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时代发展的自觉掌握,特别是对当代科技发展的自觉掌握,就是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二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人类发展的终极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崇尚科学,掌握科学的知识,更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历史性与现代性融为一体,引导广大青少年文明修身,真正做到知荣辱、讲文明。

????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需要一个结构正义、合理的制度安排,也需要公民品德和公共精神。“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作为个人对公共行为的基本规范,是衡量现代公民人格是否健康的基本指标,是公民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把诚信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教育中公民人格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教育学生诚信不仅是个人人格修养的基本要求,成为规范个体行为的强大动力,引导个人处理公共事务,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规范。“感恩、文明、诚信”教育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中国家意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和公民人格教育这三个重点的关键举措,也将是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长效教育机制的三个着眼点。因此,必须在“感恩、文明、诚信”教育中实现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机结合。

????——以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作为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着力点

????在青少年中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关键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当前,就是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紧紧抓住课内、课外两大体系,形成强大的社会育人合力。

????在民族精神教育与中小学“二期课改”结合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大学阶段,特别应当紧密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一轮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法律、近现代史中挖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增设一系列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关的配套选修课程,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供菜单式选择。在民族精神教育课外活动体系建设中,要通过开展考察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农村、企业实践活动、军政训练、科技活动、民俗技艺训练、名著阅读、影视观赏、戏剧欣赏、歌曲学唱、节庆活动和仪式教育等,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全社会方方面面支持和配合的育人合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体现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形成强大的学校育人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融合,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努力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积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作者为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书记)

????(摘自2006年9月6日文汇报)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